· 海南大学
科学研究
    药学院郭羚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与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用于修复再生的仿生制剂研究成果
    2023年11月21日 15:59   

近日,药学院郭羚教授联合中山大学药学院冯敏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6.6)和Cell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影响因子14.3)分别报道了干细胞纳米囊泡n-BANK在重症肢体缺血和人工细胞AI-Cells在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重症肢体缺血是外周动脉疾病的最晚期形式,该类患者在6个月内截肢风险为25~40%,年死亡率高达20%。目前,血运重建手术是临床主要治疗方案。但由于自体静脉移植物缺乏、胫动脉和腓动脉广泛病变或并发症发病率高,25~50%的重症肢体缺血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临床上尚缺乏治愈重症肢体缺血、提高保肢率的药物。因此,寻求促进血管新生、治疗重症肢体缺血的药物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该研究团队在“Enhanced pericyte-endothelial interactions through NO-boost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drive revasculariz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ischemic injury”研究中设计了一款具有NO存储功能的干细胞纳米囊泡n-BANK,利用白蛋白与磷脂酰丝氨酸的亲和力将NO-白蛋白纳米笼嵌合至干细胞囊泡表面,发挥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重塑下肢血运的功能。在此项研究中,n-BANK通过递送干细胞活性生长因子,修复受损血管内皮细胞活力,促进血管样结构形成;同时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中eNOS蛋白的表达,促使内源性NO产生,进而招募周细胞与之协同搭建功能性血管组织。此药物设计有效克服了单独生长因子难以招募周细胞、促进功能性血管再生的缺陷,并利用NO纳米笼激活内源性NO产生、诱使NO长效释放,在小鼠模型上实现单次给药即达到100%保肢率的优越治疗效果,为再生药物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病毒感染或药源性副作用是引发致命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目前肝移植是治疗非逆转性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但供体肝脏短缺、错过移植最佳时期以及长期免疫抑制等不良反应极大地限制了肝移植的适用性。因此,寻求拯救肝衰竭、并长效保护肝功能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该研究团队在“Artificial  cells delivering itaconic acid induce anti-inflammatory memory-like macrophages to reverse    acute liver failure and prevent reinjury”研究中设计了一款负载衣康酸的人工治疗细胞AI-Cells,用以模拟凋亡细胞拓扑结构和细胞膜组成,并成功实现了对肝巨噬细胞的精准捕获。在此项研究中,AI-Cells通过干扰NLRP3炎症小体的自组装调控肝巨噬细胞使其恢复稳态;同时诱导抗炎记忆样巨噬细胞产生,进而对急性肝衰竭和肝再损伤产生了良好的治疗作用。此药物治疗方法可高效逆转肝衰竭,并长效保护其免受再次损伤。此设计具备临床转化潜力,未来或可成为肝移植的替代方案。

    海南大学为上述论文的共同通讯单位,我院郭羚教授为第一作者和(或)共同通讯作者。两项研究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经费支持。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3153-x

                      https://doi.org/10.1016/j.xcrm.2023.101132


  • 联系地址:太阳集团tyc5997
  • 联系电话/传真:0898-66254967
  • E-mail:yxyyb@hainanu.edu.cn
  • Copyright © 太阳集团tyc5997(中国)股份有限公司